有緣人會訊

有緣人會訊

撰文.鄭振煌

以佛教來說,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。佛性不生不滅,佛性是光明的。我們要學佛,當然就要學佛的樣子。佛有三種身:法身佛、報身佛、化身佛。

已經成佛就沒有情緒,因為成佛是把本具的如來心、真如心、佛性,找回來。一個已經證得佛性的人,所呈現的不是法身佛,就是報身佛或化身佛。什麼叫作「法身」?法身是真理之身。換言之,如果已經修行成就到成佛的話,我們就有真理之身,完全與真理融合在一起。

何謂與真理融合在一起?最究竟的真理是什麼呢?一切不生不滅。有生、有滅的東西不是真的,就好像我們情緒一樣,情緒是有生有滅,我們往往在情緒發作以後才後悔,才向對方道歉。可是對方如果還沒成佛,還沒有體會到不生不滅的真理時,他已經受到傷害了。因為他會將我們情緒的發作當作是真的,當作是實有的,因此他內心就受到傷害。事後雖然再對不起、道歉,但是傷害已經造成,人際之間的隔閡已經形成,因此我們要很小心處理我們的情緒。

如果要學佛的話,首先要學法身佛,能處在真理中,完全與真理融合在一起。什麼叫作「真理」?世間一切如果有生就有滅,不是真的,而是幻的。世間的一切因為有生,所以它會改變,生、滅,到最後滅掉。如果是滅的東西,當然不值得我們去執著,我們要安住在真心。

《大乘起信論》有一句話非常重要:「大乘為一心,一心住真如。」大乘只有一心,大乘佛教所講的只有真如心,也就是法身佛,不生滅、光明、清淨的心。要如何離開情緒呢?就要一心住真如,要住於真如之中,安住在真如。

報身佛是證得了真理後所表現出來的莊嚴相。我們跟修行者在一起,會覺得師父為什麼這麼莊嚴?師父讓人心生歡喜,讓人煩惱通通消滅。諸位應該都有這種經驗,本來情緒不很好,去參加共修,一見到師父以後,我們情緒就平穩了。為什麼?因為師父展現的是莊嚴、清淨、平等、廣大的相,所謂三十二相、八十隨形好。這就是報身。

化身佛是什麼?就是慈悲。你有什麼樣的煩惱,佛菩薩就示現跟你一樣的形象來幫助你,這叫作「化身佛」。有菩提心的人、有慈悲心的人,是不會有情緒的,他心中都是一種慈悲、菩提心、利他的心。

諸位大德,一個人學佛就要學法身佛、報身佛、化身佛。而要學三身佛就要從發菩提心做起,要多聽聞佛法,更要參加修行;不參加修行,我們所發的菩提心只是停留在理論的階段而已,一定要通過修行才能將菩提心內化進我們的生命裡。

情緒是很難管理的,我們都知道情緒發作是不好的,情緒發作會傷害最親愛的人,因此我們一定要修行,尤其一定要禪修。沒有禪修,即便讀了很多佛書,也懂了很多佛理,卻無法在生活中運用上來。這是因為心力不足,唯有通過禪修,我們的心才有力量。禪修包括心的訓練(training of the mind)和心的開展(development of the mind)。當然佛理一定要懂,再配合禪修,如此解行並重,才能將佛法融入生活中。

摘錄自鄭振煌教授《佛法與情緒管理》一書

Visits: 66

本網站由橡網Andy(橡實資訊)建製維護
本網站由橡網Andy(橡實資訊)建製維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