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緣人會訊

有緣人會訊

農場生活,平淡中的喜悅

撰文.劉湘吟 圖片提供.弄曼農場

農場不但有許多植物、作物和小動物,四時、晨昏也常有不同的自然景觀︰雲霧、豔陽、雨日;黃昏的晚霞、晴日藍天、雲影間灑落的天光⋯⋯。

農場同仁在田間農作時,背景常見山邊的雲霧,看似那麼隨意、不經心的,其實,都是那麼美。

植物的種子&移栽聖菩提樹

我們每天會吃各種各樣的食物,而由於社會變遷、生活型態的改變,現代人很少碰觸到食物的源頭,只是末端的消費者。這樣的生活型態有其便利性,也是大勢所趨,但無形中也使我們失去了與自然、與生活的本質連結的機會。

譬如水果,我們已經很少看到它們長在地裡的樣子。農場的生活,常常讓「都市鄉巴佬」感到驚喜, 譬如看到許多植物的種子。

所有植物的生長,從種子開始。植物的樣貌千千萬,種子也是長相各異。蓮花、萬壽菊、印加果、辣木、酪梨、白檀、緬甸黑芝麻、貓薄荷、黃金莓⋯⋯,在農場看到這些植物的種子時,不自覺嘴角會漾起微笑──原來,你們在最小最小的時候,是長這個樣子的啊!

說到酪梨,因為它含有獨特的營養素及優質好脂肪,是近年來非常「夯」的食物,相信許多人都吃過它,不過,看過酪梨幼苗的人應該就不多了。農場也種了些酪梨。前陣子同仁們把酪梨的幼苗移栽到後山。酪梨的幼苗看起來也是好可愛的。

農場那棵「聖菩提樹」已長得近兩人高了,真令人開心!是時候把它從美植袋移栽進土裡了(這像是植物的「成年禮」)。這棵「聖菩提樹」相當珍貴,是當年佛陀證道那棵菩提樹的分枝。

相傳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,成就無上正等正覺。兩千多年前,印度阿育王的女兒到斯里蘭卡弘揚佛教,帶去了佛陀證道那棵菩提樹的一根枝幹並栽植下,至今那棵聖菩提樹依然枝繁葉茂;2004 年南亞大海嘯,為感謝靈鷲山佛教教團對斯里蘭卡的援助,斯里蘭卡政府特別致贈靈鷲山殊勝的聖菩提樹枝苗兩株。農場這株菩提樹,就是聖菩提樹枝苗的分枝。

農場同仁們在前山靠近蓄水池的一處地方,為聖菩提樹打造了一個新家,前一陣子進行了移栽工作,大家在心裡默默祝願︰聖菩提樹,請在這裡好好成長、茁壯,護佑學院、農場和一方百姓。

前山新種地&後山整地

農場前山到沙彌學院原本是一片野坡地,長滿了許多雜草、雜樹和野葵花,幾個月前開始整理這塊地,因為是坡地,所以種上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岩蘭草。岩蘭草的根鬚會不斷向地裡蜿蜒伸展,牢牢抓住土壤,一株高約 1.5 ∼ 2 公尺的岩蘭草,它地下的根系最長可達 10 公尺。從野地到農田,一步一腳印,刻畫著農場 的生命脈動,也呼應著農場珍愛大地、友善地球的初心。

農場的後山,面積比前山大許多,除了部分地區已開墾、進行作物栽植,大部分野地仍保持原有面貌。後山的整理、墾植工作,是一 項大工程,有待一步一步進行。近大半年來就進行著靠近山邊那一大片雜樹林的整理工作︰把已經被白蟻啃食死亡的枯樹除去、還存活的植物在樹幹上塗上防白蟻的生石灰保護起來; 把地表淺層的石塊去除,除雜草枯枝⋯⋯,之後再說到養土、改善土質、種植等。

要將野生的山林變成農田,實在是不容易的事!從後山的整理、開墾,可以感受到先人開荒墾植的艱苦,真的是篳路藍縷,數不清的汗水與勞力投入。有道是「十年樹木」,從野地到良田也是急不得的,要按部就班來進行。

後山種了許多檸檬香茅。檸檬香茅是農場的主要作物之一,從早期的香茅到後來的檸檬香茅,它們是農場最早栽植的作物,所提煉出的純淨、高純度的精油香氛,是農場熟悉的氣味。 幾個月前,農場伙伴們將前山的檸檬香茅分株、移栽至後山。它們從幼苗一寸寸長大,從乾熱季的枯黃到雨季的青綠⋯⋯,演繹並見證著大自然的生命律動。

燈籠草與石苓舅

農場種的燈籠草開花結果了,一顆顆宛如綠色小燈籠的果實,好可愛啊!也許您看過燈籠草,也吃過小燈籠裡面的小果子(漿果),早年它多是野生野長的,近年來由於富含營養價值, 有人開始栽種,甚至在水果攤上都可以買到了。

燈籠草有很多名字,大名是苦蘵,小名又稱炮仔燈、黃姑娘、小酸漿、博仔草⋯⋯等,聽說在臺灣它又叫黃金莓,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, 原產於熱帶美洲,現在全球熱帶至溫帶地區都可見其身影。除了果實可食,燈籠草全株可曬乾、 煮青草茶飲用,具清熱、利尿、行血、解毒、止咳、鎮痛之效。

一直對石苓舅這種植物的名字感到有點疑惑,它到底是什麼來頭?名字裡有個「舅」字, 好像見誰輩分都高一輩⋯⋯。原來是因為石苓舅的葉子長得很像月橘,而月橘又叫石苓,所以叫它石苓舅(表示親戚關係)。

石苓舅是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屬芸香科, 又稱山橘、小花山小橘,是無尾白紋鳳蝶、無尾 鳳蝶、姬黑星小灰蝶的寄主植物。根和葉味苦, 可做藥用,它的木材材質堅硬,可用來製作小形器具或刀柄等。從幼苗開始,農場種了近兩年的石苓舅,大半年前從前山移栽到後山,終於長大到開花結果了!石苓舅的花是細小的白花,很低調,果實小小的,成熟時透明圓潤,有黃色、粉色,質感像果凍般。

看到植物的生長,大自然的奧妙,時時令人喜悅。

來源:有緣人月刊288期

Visits: 79

本網站由橡網Andy(橡實資訊)建製維護
本網站由橡網Andy(橡實資訊)建製維護